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2022 花東願景 公民論壇】4/21第二次台東論壇側寫

郭靜雯整理報導(台東論壇執行)


二月第一次花東公民論壇後,不知不覺,我們一起走過了四次花東大小論壇,四月、已經是第二次台東公民論壇。

去年花東發展條例通過後,花東許多公民體認到,民間豐富的在地經驗及公平正義的理念應落實於政府政策。從今年二月起,花東兩地的公民團體自發的籌辦了「2022 花東願景 公民論壇」,針對花東發展十項議題進行經驗分享、現況分析、行動方案建構及論述探討,在農業、產業、生態環境與防災、都市發展、社福、教育、醫療社福、原住民發展、交通、人才培育、文化藝術、觀光等十項議題都進行了二至五次不等的小論壇,並歸納出許多重要願景與方案。

回首公民論壇的步伐,短短二個月時間,已經累積超過三百人次參與討論,在4/21的台東論壇中,十個小組共提出了三十多項的發展方案,這過程中可貴的,不僅是從彼此的激盪對話中,討論什麼是在地需求,提出具有長遠願景及公平安樂社會藍圖的花東想像。更珍貴的是,或許參與者的觀點不盡相同,但都相同的展現了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以及願意坐下來一起談談我們的未來的精神,以及所滾動出的無限可能性。

從第一次論壇起,大家一同從了解什麼是花東發展條例、共聚一堂聆聽彼此想法甚至激辯、凝聚小組成員意見、摸索政府政策制定過程、參加政府公聽會說明會、提出公民意見與政府民代對話、自辦公民論壇提出民間發展方案、設立網頁發佈花東發展規劃資訊進度,這一連串的公民參政、公民社會的建構過程,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都是生澀、邊走邊學的,點滴回味再三外,不同領域身份、不同生活經驗的人們,碰撞在一起,也激盪出花東發展的有趣可能及創意,過程中大家或許也體認到公民的力量及責任,培養了參與公共政策的能力,這些或許是花東發展歷史中,政府民間共同經歷的嶄新經驗。

第二次的台東公民論壇,是由公民論壇主動邀請,建立與政府及規劃團隊公開溝通的平台。4/21當天,共有三十多人共襄盛舉,媒體方面更有自由時報、原住民電視台、公民記者等專程採訪,台東教育廣播電台並將論壇內容擇日完整轉播。上午時間由台東論壇召集人夏黎明教授談第二次台東論壇的定位揭開序幕,夏黎明召集人談到在421之前,台東的夥伴花了很多時間跟力氣討論、聚焦,提出花東發展的具體構想,而有了今天的台東論壇,希望台東縣府及規劃團隊可以從論壇中,聆聽公民聲音,納入規劃構想,若聽到不一樣的意見,也可以尋求對話的可能。

台東縣立委劉櫂豪在論壇,談到立法院與花東條例的推動工作,強調政府資訊公開的重要,而民間的意見在最初就要提出與公部門溝通,也將在立院提出交通費補助的提案。接著、台東公民論壇十個小組,詳細分享了各組討論出的發展方案,在台東論壇各小組報告時間,劉櫂豪立委因事先離開,由其姊、也是台東劇團負責人的劉梅英團長代表劉櫂豪立委聆聽大家所提出的發展建議。

各小組報告的內容及發言人的表現,令所有在場的夥伴驚艷,雖有許多小組成員有事無法到場,但在場參與者都能感受到這些結論是經過長時間醞釀、攪動許多夥伴的腦汁、激盪出的成熟意見。小組發言人們的表現更是越來越自信、精彩、穩健。


花蓮論壇代表黃斐悅報告了花蓮公民論壇的狀況,黃斐悅表示台東的政府規劃資訊比花蓮早公開,而花蓮的規劃團隊仍遲未公佈花蓮縣綜合發展實施方案規劃報告書,因此花蓮論壇夥伴沒辦法針對政府的規劃構想,做進一步的討論。從當中,顯示出花東兩縣政府及規劃團隊對民間的開放程度及規劃腳步的差異。

上午的綜合討論時間,大家熱烈討論著對花東發展的看法。東華大學夏禹九院長認為公民論壇提出的願景,可以推廣讓更多人了解,夏禹九分析花東在環境資本上最好、經濟資本較差,最差的是人力資本,因此人才的培力應是首要著重的。在長濱過退休生活的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理事林秋珍提到,台東縣長濱鄉醫療極度匱乏,他們若要就醫必須回到台北,但在地的人該怎麼辦呢?

下午時間由花蓮論壇召集人戴興盛教授談花東願景公民論壇的角色,介紹先前民間監督花東條例的情形,分享民間願意參與,事情就有改變的機會。台東縣副縣長張基義代表台東縣政府出席,談縣府對花東條例的策略與架構,提出台東縣民平均餘命及原住民歲數都比其他縣市少的困境,此計畫鼓勵跨區域整合的特色,台東縣政府改善台東縣經濟的策略是要微型也要旗艦,避免重蹈美麗灣覆轍所制定的台東縣景觀自治條例草案等幾個重要方向。


台東縣規劃團隊「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在下午的簡報時間,提出詳細的規劃報告,規劃團隊主持人林正修指出,規劃團隊核心思考之一為如何解決縣府所擔憂台東縣每個月流失二百人、縣民餘命比其他縣市低的困境。規劃團隊專案經理曾瓊慧分享第一次規劃報告被大家仔細研究的感動,也提出縣府五個規劃團隊的整合,以及經建會、專家學者、民間團體的理念,如何推動到行動方案的挑戰。

交流時間裡,現場參與夥伴對縣政府及規劃團隊提出了不少的問題。夏禹九詢問張基義副縣長,縣府看待花東四百億的思維,是否仍將發展與開發劃上等號,在全球化的不確定性下,花東是否還要重覆西部發展?部落工作者楊程宇提到,原民部落裡,實踐母文化環境的健全是很重要的。夏黎明提出對新莊園經濟的疑慮,是否可以產生出與在地的鏈結。台東都市發展組李昌諭指出相較於有形的經濟模式,無形的人才培育也很重要。花蓮論壇成員黃斐悅提出對公有土地活化的擔憂。農業組楊坤成指出,可以留住最多人的行業,農業是最重要最有在地性的,在台灣糧食自給率如此低的狀況下,我們必須要擔憂台灣十年二十年後可能會遇到的糧食危機,農業應該可以歸納在魅力台東項目裡。

花蓮論壇召集人戴興盛回應,大家以為觀光業是無煙囪產業,但觀光業的碳排放量很高。基本上越遵循現有市場經濟,環境及原住民主體性所要付出的代價就越高。應從總量管制上著力,建立明確的環境、社會監測的機制,例如二氧化碳排放量、水污染排放量等,每幾年檢討這些指標。而觀光是一個高風險的產業,農業是重要基本盤,很怕縣府規劃都要講觀光,不要讓花東處在高風險的狀態。台東論壇成員郭靜雯詢問張基義副縣長,景觀自治條例要如何解決類似美麗灣的問題?這也牽涉到縣府看待美麗灣是ㄧ個怎樣的問題?深層海水的開發必須以生態學上的「預警原則」來考量對生態的影響,深層海水是否已有足夠科學證據證明對海洋生態平衡無害?中央已經投資很多在台東深層海水研發,是否還要動用花東基金來補助?

張基義副縣長的回應包含,東海岸今日是屬於國家風景區,所以除了環境保育外還有觀光的角色。正研擬國有土地釋出的可能性,開放讓小農使用。台東應很適合發展無毒有機中藥草,積極納入規劃中。關於大家談到的發展路線上,左派或右派的問題,如果我是學者身份是極左的,但如果是官員身份就無法如此。公務體系中往往花了百分之八十的時間精力處理行政程序,在體系內,要有共識再執行難度很高。大家擔心的人才培育問題,若可量化時,就比較容易被評估。而「出賣牙買加」影片中的問題,是極端落後的例子,台東不可能面對這種問題。台東縣府相較上是透明公開的。創造就業機會就可以減少人口流失嗎?其實真的不知道。海岸法中央還未制定通過,地方是不可能自己做。土地增加的價值應該給公部門,東部是有觀光房間的需求,自償性的收益應該回到環境保護。深層海水的部分,台東是中央部會主導地方配合,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但有機會就要去試。


台東場執行吳如媚最後針對規劃中心提出詢問,為什麼規劃報告中的計畫都是經濟面,除了交通,生活的改善,對地方而言都是很急迫的。規劃主持人林正修回應,規劃團隊的確就是想談經濟,在場除了公務人員跟教授經濟無虞外之外,是否其他人留下來討論台東未來要怎麼做?全球化的經濟體系很容易讓人失業,台東單一物種的農業經濟也很危險,台東的產業是否應優先考慮創業,破壞性的建設最好不要。

台東論壇召集人夏黎明教授最後爲這場論壇下了最好的結語:中央跟地方政府講話不同調,縣政府跟鄉鎮公所也不同調,民間也是有很多種、會意見不合、吵架,要整合也是很困難,但我們辦理公民論壇就是希望建立一個民間與政府、規劃團隊公開溝通對話的平台,讓民間意見和發展想像透過相互報告與相互傾聽,幫助議題對焦與共識形成,儘早納入公共政策的決策過程中。

※本文全文轉載自東海岸評論。 

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2022花東願景 公民論壇】洄瀾之城: 一個新的太平洋都市想像(3)

◎陳怡伶(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助理教授)

編按:這是「洄瀾之城: 一個新的太平洋都市想像」一文的最後一篇。作者目前旅居美國講學,由自身城鄉規劃的專業背景出發,以都市規劃師的規畫報告書寫作方法,條列式地舉出過去在東華教學期間對花蓮市區的觀察。前兩篇文章先從「行、住、食、衣、育、樂」為花蓮市區都市規劃進行總體檢。本文則期許花蓮地方政府發揮整合協調的中心角色,效法加拿大多倫多市Dufferin Grove Park的社區改造計畫,考量不同族群、性別、年齡、國家民眾在花蓮的觀光或生活使用所需,建制民眾參與的機制,避免像多明尼加為將Punta Cana發展成觀光城市,給予跨國觀光企業過多優惠和減稅措施後所產生的社會問題,將「永續發展」概念融入日常生活基本所需中,積極改善都市的景觀和品質。

地方政府成為一個成功的交響樂團指揮

花蓮市和吉安鄉是一個中型的都市,花蓮都會區發展需要一個很強的整合協調的中心角色,縣市政府扮演的就是這個交響樂團的指揮者,負責協調和整合,交響樂團需要多樣的樂器,互相附和,才能奏出好聽的音樂。花蓮都會區需要地方政府主導,加入各種的社區參與,考慮不同族群、性別、年齡、國家的民眾的日常生活使用需求,從最基本的食衣住行育樂去改善都市的景觀和品質。

永續發展有很多層面的意義,包括”在地生產、在地消費”, “再生能源”,”為下一代保留永續的資源”。放在花蓮的地方治理來看,永續發展還有更多的面向:

1.管理維護重於建設花蓮的許多縣政,急於建設硬體卻疏於管理維護,沒有相對應的經營計劃可行性分析,也缺乏交通可及性的安排,未來應將既有的設施管理維護作為評估重點,除非必要,減少新的水泥建設或昂貴的新型建設。新的建設評估必須納入未來的維護成本考量,以低維護成本、低維護技術為主要考量,維護的人員和經費必須納入經常預算之內。
2.建立居民的使用回饋系統建立類似台北市1999電話專線,臉書或其他電腦網路系統,給居民給予使用回饋的體系。澳洲墨爾本鼓勵民眾以手機簡訊隨時報告都市公共設施的設計問題與損壞的消息,市政府可以很快就進行公共設施的改善,都市成為一個非常人性的空間,因此,墨爾本在全球適宜居住城市的排行,迅速往上竄升。
3.精算財務目前的中央地方財務規劃規則,以及選舉的競爭,地方政府拼命向中央爭取經費,也過度舉債,整個地方治理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的政治過程。地方建設動責百萬元起跳,蓋了一些不符使用,破壞環境的設施,對居住品質的提升沒有幫助。地方政府應該善用預算,精算財務,作一些真正有益食衣住行育樂品質改善的硬體和軟體工作。觀光作為花蓮的重要產業,但隨著大量的觀光客流入,也大為增加花蓮的各種公共設施的負荷和維護成本,地方政府最終必須增加觀光客的稅收,例如旅館必須加收地方稅,觀光地點收入場費,確保觀光收入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稅收,有足夠的經費來經營維護良好高品質的公共設施。
4.資訊公開和資料檔案維護在一個知識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中,地方政府的治理也必須加強資訊的治理能力,地方政府應該有專責的資訊人員,負責隨時更新地方重要計劃的訊息,並且開始有計劃地整理地方政府的各種檔案,雇用專職的研究人員,進行花蓮發展的整體分析。
5.進行品質的控管,建立花蓮的形象品牌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責任,就是進行品質的控管,管理與提升花蓮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品質,將花蓮變成一個高品質的形象品牌,不管是住在花蓮的人,到花蓮來玩的人,或是買花蓮相關產品的人,都對花蓮這個品牌有極高的信任和評價。
6. 維護觀光金雞母的健康,並且雨露均霑觀光產業是兩面刃,世界各地有很多成功和極為失敗的例子。一個成功的觀光產業,需要強勢的地方政府主導,一方面確保觀光資源不會被過度消耗殆盡,破壞原有的文化和自然環境,一方面確保觀光的產出可以讓地方居民雨露均霑,地方政府必須不時養護金雞母的健康,觀光產業才不會變成破壞的發展。
7.吸引創意人才,為創意人才製造更多機會花蓮的人皆很驕傲花蓮的土很黏,花蓮的環境確實吸引很多台灣的人才來此居住,不過,要讓這些人才茁壯生根,需要有肥沃的土地,花蓮的地方政府應該努力為花蓮的產業建立品牌,建立行銷的網路,提供可以成長和不斷精進的空間。維持地方文化的開放度,吸引各地好手進駐,不僅要大力支持已經成名的創意人才,也要不停製造機會給予新進人才。

在世界適宜居住的城市排行中,可能在十年內台灣的各城市都沒有機會入榜,然而,如果花蓮都會區的市民看的昰二十年或三十年,現在奮鬥總是來得及。花東四百億可以創造許多未來的可能,永續發展的視野看的昰從現在開始的未來。政治人物上台下台,終究是過客,作為一個花蓮的市民,我們要努力監督和要求一個有未來視野、負責任的地方政府,以提升花蓮的生活品質為首要任務,成為國際級高品質的都市絕對是一個可想望的未來。


圖片資料來源: http://dufferinpark.ca/oven/wiki/wiki.php
來公園一起做pizza、烤肉、兒童夯土蓋遊戲場裏的土牆 圖片來源: http://dufferinpark.ca/oven/wiki/wiki.php

案例一:
加拿大多倫多市的Dufferin Grove Park,因為市政府的經費有限,這個公園疏於維護,變成一個治安的黑洞。附近的居民開始組成團體,開始社區動員進行改造,請兒童和青少年來自己蓋一個社區遊戲場,居民也蓋了一個匹薩的烤窯,後來又興建一個社區共同廚房,在星期五晚上由志工準備晚餐,居民一起來吃晚餐。之後又再增加一個由資源回收的材料所製造的大布偶劇場,創造了一個居民所喜愛的主角布偶,最近幾年又加上社區菜園。這個公園被稱為抗拒全球化與新自由主義化的具體在地行動。以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為主。拒絕商業化主宰生活的模式,也促進了一個新的社區關係和創意的生活型態。





Punta Cana Vacations 圖片來源:http://www.puntacanaallinclusiveresortsz.com/punta-cana-vacations
在Punta Cana沙灘上四處林立此類大型國際度假村 圖片來源:http://www.puntacanaallinclusiveresortsz.com/punta-cana-vacations




案例二:
多明尼加最東的觀光城市Punta Cana,是最受歐美人士歡迎的度假地方之一,地方政府為了吸引跨國觀光產業進駐,給予這些跨國觀光企業過多的優惠和減稅措施,地方政府因為缺乏經費和強力主導能力,整個度假地點被切割成一塊一塊的和外界隔離的海濱旅館度假村。國際渡假村號召的昰國際水準的服務和餐飲,重要的就業機會主要是外國人,食物也是進口的高級食材。當地居民只有增加度假村低階低技術的就業機會,地方政府無法從觀光產業中增加太多稅收,當地的就業機會也增加有限。地方政府無力規範廢水和垃圾的處理,因此海岸的汙染嚴重,近海的生物幾乎消失殆盡。當地居民十分貧窮,幫派和犯罪比例高,色情產業合法,變成地方居民的重要謀生方式。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2022花東願景 公民論壇】洄瀾之城: 一個新的太平洋都市想像(2)

◎陳怡伶(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助理教授)

編按:這是「洄瀾之城: 一個新的太平洋都市想像」一文的第二篇。作者目前旅居美國講學,由自身城鄉規劃的專業背景出發,以都市規劃師的規畫報告書寫作方法,條列式地舉出過去在東華教學期間對花蓮市區的觀察。第一篇文章從「行的問題」切入討論花蓮市區塞車嚴重、公共運輸系統的缺乏、對行人和身障者不友善的道路規劃等問題。本文繼續指出花蓮市區「住、食、衣、育、樂」方面規劃原有的優缺,並關注政府在做都市規劃時容易忽略的兒童、青少年、老人族群,期許政府擴充供其使用的友善空間,包括兒童、青少年遊憩空間、以鄰里為單位的托兒、托老中心。
※感謝東台灣研究會提供本圖。
※感謝東台灣研究會提供本圖。
住的問題

住的問題牽涉很廣,因為包括居住品質、居住公平的各種問題。

1. 建築的節能省碳推廣綠建築,地方政府應設立綠建築的單位,負責綠建築的推廣,輔導和相關政策的推動。
2.乾淨的空氣、土壤、和水: 對於汙染源的控制,監控廢棄物和水的處理。政府應該正視中華紙漿的汙染問題,一個觀光大縣卻存在種種汙染的產業,觀光產業和汙染產業之間,應該有所取捨。
3. 水資源的規劃促進水資源的利用,控制水汙染的問題。
4. 保障居民的可負擔住宅很多地方因為經濟發展、生活品質大為提高之後,房價也隨之高漲,原有的居民因為都市生活的成本變高,必須選擇遷離,年輕的下一代也無法買房子,都市發展的結果和原本促近居民生活的目標相悖離。在不動產實價登錄的措施實施之後,地方政府必須控制住宅的炒作,保障都市中心的可負擔住宅,讓經濟較弱勢的市民和年輕人可以繼續住在都市之中。
5. 社會出租住宅都市是所有人重要的謀生地點,都市也需要各種型態和價位的都市服務,都市的社會住宅是保障窮人可以脫貧的重要工具,都市也因為有各種人可以提供不同的都市服務而受益。
6.促進空屋的有效利用地方政府應該建立一租屋平台,建立租屋的制度,促進空屋的出租和利用。地方的微型產業也亟需低租金的店面,政府應該建立租屋平台,提供資訊,並提供租金補貼給新設立的地方微型產業,這對文化創意產業有很大的助益。
7. 垃圾處理問題以往的垃圾掩埋場設置在海邊,因為海岸侵蝕的問題,垃圾的處理必須有一個好的規劃。
8. 都市電纜的地下化因為經費的關係,花蓮都會區還有大面積的都市電纜尚未地下化,有些電纜是高壓電纜,接近民宅有害健康,且常因颱風倒塌而造成危害,應將電纜地下化作為優先建設目標之一。
9. 結合在地文化建築特色的都市設計原則鼓勵花蓮厝的都市設計原則,以市民參與的過程來建立共同的空間語彙,形成新的建築設計準則。
10. 在各鄰里單位中,保障一定比例的開放空間、綠地、公園和兒童遊戲場現有的都市公園因為經費的關係,只擺設一些簡陋的設施,也沒有相對的交通可及性設計,因此,多數雜草叢生,不便使用。地方正府必須撥付經費,雇用社區建築師,進行附近居民、青少年、兒童的參與設計,規劃成社區農田及各種遊憩使用的空間,並改善公園附近的人行步道空間,交通號誌與夜間照明。
11. 確立使用衝突的問題,及早建立分區使用的管制規則。師大夜市在住宅區中興起,最後引起居民的不滿,都市規劃單位應及早設想使用衝突的問題,確立商業和住宅區的使用規則。

食的問題

花蓮很成功的把有機無毒農業變成一個重要的品牌,縣政府最重要的昰把這個招牌維持住,推廣,並把這個塑造品牌的經驗應用到其他食衣住行育樂,把”花蓮”變成一個高品質的國際品牌,像”夏威夷”一樣。

1.有機農業的控管
2.有機農業的行銷網絡
3. 有機農業的推廣農民的學習網絡,新農民的訓練與養成
4.優良農田的保護蘇花快速道路開通之後,人口增加,對農地使用將成為威脅,縣政府必須事先規劃優良農地的保護措施。

衣的問題

1. 購物空間的改善商業和服務業是花蓮重要的產業,地方政府應該努力進行目前購物空間的改善,加強交通的規劃,以步行規畫為主要目標,舒適的步行空間可以大為增加商業的購物消費行為,對地方的店家有很大幫助。
2. 時裝設計產業的強化和食物一樣,衣服也開始流行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想法,使用當地的自然材質,結合當地傳統服飾元素。衣著是一個重要地方文化的表現,不僅是呈現地方人對自我文化的自信,也是一個塑造特殊地方文化氛圍的重要方式。巴黎的時裝和巴黎人的日常生活是結合的,各國的時裝設計者也常到巴黎街頭尋求最新的設計構想。日本的和服,美國的西部牛仔,夏威夷的花襯衫和花裙,都讓觀光客一抵達當地,就立刻有進入另一個時空的感覺。

育的問題

政府應該正視目前的台灣家庭負擔過重的養老育幼的責任,政府不應只是提供現金補貼,而是應該建立管理的機制,主動辦理托老和育兒的機構和主導這些社區化的機構營運。在社區為單位的養老育幼規劃中,不要再以義工作為主要的思考模式,應該將養老育幼變成一個就業機會的提供,唯有提高工作的專業和待遇,才能保障這個產業可以高品質,也將提高老人和幼兒的照顧品質。
1. 建立鄰里為單位的托老中心市區的國有地應先興建社區托老中心,並以專職人員加上義工輔助營運。以分擔家庭的照顧負擔,為以後的少子化社會作準備。
2. 建立鄰里為單位的托兒中心由政府興建,以專職托育人員營運。
3. 參考嚴長壽對東部教育的建議,將地方文化與地方產業的需求和教育結合。
4. 在東華大學設立都市管理學程現在的都市規劃,不能只限於硬體建設、空間管制以及追求無限制的經濟成長,應該以都市管理為優先。建議東華大學整合台灣文化、社會與公共行政、管理、自然資源、藝術和原住民學院,建立一個跨學院的學程,並在縣市政府建立實習機會,幫助學生學習都市管理的技能,也協助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5. 強化東華大學的東部區域研究中心的功能: 設置專門的研究人員,整理所有相關研究與調查的資料庫,建立網站與資訊公開的功能,長期進行東部區域的研究。
6.強化醫療資源的可及性(這在東部發展計劃已經有規劃了)
7.強化縣市政府研考會的功能: 研考會必須具有相當的研究分析和蒐集資料的能力,也必須負責保存和整理所有重要的都市檔案。所有統計調查、委外規劃案的檔案,都必須要保存和歸檔。這些資料和檔案都是重要的知識庫,縣市政府必須有系統保存和整理分析,並且雇用專職的研究人員,進行資料分析和調查,隨時掌握花蓮的發展狀態。

樂的問題

作為觀光的縣市,花蓮近幾年的重要建設多和觀光發展有關,包括都市的公共設施大多是娛樂休閒的硬體設施,還有吸引觀光客為主的重要節慶活動。然而,不管是從居民和觀光客的角度來看,花蓮都會區作為一個舒適宜居的都市仍有許多值得改善的地方。

1. 市中心的公共空間缺乏除了一些觀光地點以外,市中心十分缺乏均布的社區小公園和小廣場,或是既有的小公園設計非常粗糙難以使用,市中心沒有舒適宜人的停留角落,兒童遊戲場非常缺乏,青少年也沒有太多地方可以去。公共空間缺乏,讓人在都市中行走,卻沒有可以停留的小角落,也無法經由停留開始產生人的互動,城市的生活缺乏人的互動,以至於在三十萬人居住的都市裏,很多人還是認為好山好水好無聊。市中心應該多多推動社區小客廳、社區小廚房、更多小型的表演場地、設置舒適的行人座椅和廣場。
2. 在花蓮前站和後站廣場設置遮陽遮雨的小廣場,每日固定有地方藝術家的表演活動。車站是花蓮的門口,是所有進出花蓮的人會經過的地方,政府應該善加利用站前的廣場,作為地方藝術家的表演空間,這是提升花蓮創意產業的重要機會。
3. 都市景觀的問題都市應該不時進行市民對都市景觀的評比活動,進行地方建築特色的設計準則,補助或低利貸款店家進行店面改善,設立社區建築師和社區藝術家的諮詢輔導團隊,補助店家雇用建築師或藝術家的設計費用,對市中心的建築進行改造計畫。對於壞掉的招牌,訂定規則進行改造或拆除的工作。建築的立面是都市的公共空間,私人必須尊重公共空間的營造,共同維護整體的市容。
4. 都市的通用設計都市的設計必須考慮到不同年齡和身體狀況的使用者。
5. 都市節慶的舉辦和聯絡宣傳縣市政府除了規劃大型的活動之外,應該納入民間團體或行動藝術家的參與,以小型活動補助額,鼓勵民間個人或團體舉辦活動,增加花蓮的日常生活活力。例如結合花蓮的PUB舉辦花蓮的搖滾音樂季,現已經舉辦多年的東嗆音樂季、東華學生發起的同志遊行(這在各國已經是重要的觀光慶典活動)等等。縣市政府應該固定將花蓮的各種活動列入網站、小冊和活動海報之中,廣為宣傳。讓花蓮人和觀光客知道每月的活動表,增加活動的參與人口。政府也必須加強活動的交通等連繫的協助。
6. 花蓮的闔家夜生活夜市雖然是一個重要的台灣觀光特色,但是夜市的空間卻是一個非常粗糙的遊憩空間,如果南濱夜市要加以重新規劃,應增加更多的遊憩座椅,並且控制攤販的密度。之前花蓮的嘉年華活動,將海岸路封閉,設置有設計感的攤位,規劃舒適的海邊座椅,變成晚間花蓮闔家的遊憩地點,是一個可以學習的經驗。
7. 花蓮的夜生活: 花蓮的PUB街,並不是一般花蓮的中產階級或大學生喜歡去的地方,花蓮應該營造更多像都蘭糖廠咖啡廳、鐵花村的地點。具有極為輕鬆、創意、隨興卻有深層文化的表演場地,有很多人的互動,婦女小孩可以自在加入,沒有安全的顧慮,又沒有太多的商業氣息。
8. 青少年為主體的都市設計所有的都市空間營造,都要有青少年的參與過程,這些青少年的觀點非常重要,可以大為增加都市的活力和使用的程度。
9. 對兒童友善的都市空間花蓮的都市空間,對兒童極不友善,人行道障礙重重(建議都市規劃單位負責人員,手推嬰兒車在花蓮市區繞一周),兒童遊戲場只設置一些簡單的設施,缺乏經常的維護,雜草叢生,設施壞掉了也沒有迅速修理恢復。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2022 花東願景 公民論壇】台東南迴線居民的交通困境

◎黃仲任(台東大學南島所研究生)、郭靜雯(東華大學研究助理)

台東市往南稱為南迴線,交通方式有公路台9線及南迴鐵路兩種選擇,這條路線上居民的醫療、就學、購物等日常生活,多需至台東市內。花東條例10年4百億,熱烈討論花東要如何發展時,這條路線上的人們,日常的交通樣貌是什麼樣子?

※感謝東台灣研究會提供本圖。
※感謝東台灣研究會提供本圖。
從台東縣最南邊的兩個鄉大武鄉及達仁鄉來看,這兩鄉鎮一萬多的人口,是否可依賴大眾交通工具,便捷來往於村落及外地呢?

火車只停於大武鄉的大武火車站及古莊站,兩站共同特點為地處偏遠、遠離聚落。此兩站僅距離不超過10公里,古莊站因只有普通車停靠,班次極少,幾乎可略過不題。從大武火車站下車後需徒步約15分鐘才可抵達大武市區(台9線公路旁),中間沒有公車接駁,與台東南迴線的公車網絡無法結合,往往走到大武市區後,需等待一小時左右才搭得到公車。

開往大武鄉及達仁鄉的公車,主要以鼎東客運山線為主,國光客運次之。公車多只行走於主要幹道南迴公路(台9線)上。搭乘公車的大多是學生(上下學或往返台東市區)、部落長者Vuvu(購買物品或看病等等),但公車並不會駛入部落裡。14個部落中,僅有富山、南興、大鳥、加津林、安朔等5個位於台9線上的部落,有公車經過停駐,其他部落皆位在山區裡,山裡的人們要自行想辦法走路或請人協助至公車站。

如果說大眾運輸系統是比較低碳的交通方式,對偏遠地區的部落而言,目前仍無法使用大眾運輸。

這逼著部落居民需要依賴汽車或機車,但因收入不穩,所以大多是購買高碳排放的中古車。老人家看病非常不方便。時常聽到Vuvu去看病需要請計程車往返台東市區,一趟要近2千元,這對原本就收入微薄的老人家是極重的負擔。而台東鼎東客運台東市區到安朔村(南迴線離台東市最遠的點之一)單程就要190元,是自行騎機車所耗油資120元的1.58倍,對於偏鄉地區居民更是不小的負擔。

由此可見,這兩鄉鎮需要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居民們,不管如何都要付出高額交通費以及許多等待、步行的時間,可謂路遙難行。

交通部今年2月提出的「花東地區交通部門整體施政中程計畫」,提到區內運輸的改善方式是「系統整合」, 形成綿密的面狀公共運輸服務,以滿足民眾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交通需求。可見交通部已認知花東民眾日常生活交通的困難。

由花東公民發起的「2022花東願景公民論壇」,日前論壇中,就針對台東縣內的交通發展,提出建立「以生活圈為範圍的社會巴士」、「強化轉運中心機能」的建議,從南迴線重要交通點,以社區巴士延伸入同一生活圈的社區、部落,而南迴鐵路大武站,強化以公車連接周邊社區的服務,建立符合在地居民需求的交通運輸系統。

台東縣大武鄉達仁鄉對外的交通主要依靠1939年開闢至今的南迴公路,但每逢大雨及颱風,南迴公路往往柔腸寸斷,交通極為不便。以2009年莫拉克颱風為例,南迴公路中斷長達13天,居民受困於村內,依賴救援品度日。

如今在地居民聽說南迴公路要截彎取直,但截彎取直的路線,是否破壞部落環境、傳統領域水文生態,是否打擾到部落的安寧?路線開進部落將徵收居民土地,但徵收後無地可耕作。到部落勘查的測量隊也表示路線已確定,但卻完全沒有與部落居民及地主溝通的說明會。部落居民有公開表達聲音的權力,呼籲政府應積極配合。

※本文原載於台灣立報,經作者同意後轉載於本專欄。

【2022花東願景 公民論壇】洄瀾之城: 一個新的太平洋都市想像(1)

◎陳怡伶(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助理教授)

編按:作者目前旅居美國講學,本文由自身城鄉規劃的專業背景出發,以都市規劃師的規畫報告書寫作方法,條列式地舉出過去在東華教學期間對花蓮市區的觀察。跨海提出「觀光是一個日常生活的展現,也是一個當地生活的體驗。觀光客常常是從當地居民享受都市生活的方式,來享受都市的品質,如果,當地居民必須忍受種種劣質都市規劃所造成的不便,觀光客也會有同感。所以,一個以觀光為主的都市規劃,必須以建造一個市民所喜愛的都市為優先。」的懇切建言。文中不僅回到日常生活中基本的食衣住行育樂來看花蓮市區的都市規劃,進而拉高視野、放眼國際,讓讀者們可以看見加拿大多倫多市的Dufferin Grove Park如何進行社區改造計畫,以及多明尼加為將Punta Cana發展成觀光城市,給予跨國觀光企業過多優惠和減稅措施後產生的社會問題。期能做為台灣中央及花東兩縣地方政府做出「花東地區永續發展策略計畫」最後決定前的參考,規劃出兼顧都市發展與居民生活的完善內容。全文約8000字,接下來本刊將以連載的方式陸續刊出。

※感謝東台灣研究會提供本圖。
※感謝東台灣研究會提供本圖。
都市空間是國家和社會的縮影,生活在其中的市民和到此一遊的外來遊客,穿梭在大大小小的街巷中,從建築空間所表達的都市符號,感受到都市所傳達的文化意義,從使用都市空間的各種愉悅或不適的身體經驗,去了解都市的體貼善意或粗魯惡意。一個讓人舒適和感動的都市,不僅要有讓人深層的美感經驗,同時也要有安全自在的身體經驗。

因為缺乏自我對中型都市的認知,花蓮都會區一直處於嚴重低度都市規劃的狀態,如果沒有大山大海這個優越自然條件,這個都會區真是個糟透的都市。

為何花蓮都會區缺乏一個都市的認知? 都市的定義深受不同文化影響,如果攤開全世界各國對都市的定義,發現有很大的差異。歐美有些國家因為人口分散居住,一些市集的小鎮就被認定是一個都市,只要人口超過五千人,就被定義是都市。如果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台灣的各大大小小鄉鎮都可以叫做都市。在以往戒嚴時代,過多的資源往台北市集中,台北變成所有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中心。在台灣人的心裡,很多台北市以外的都市,皆不被認為是個都會區。這也反映在都市規劃中,台灣的都市規劃,只有台北市有比較整體的都會區規劃,擁有公共運輸網、綠地與開放空間、國民住宅、都市設計規範、人行道與無障礙環境等規劃,其他的都市普遍有嚴重的都市規劃不足的問題。

花蓮市和吉安鄉緊鄰,雖然有行政區域的界線,但事實上連在一起無法分辨,兩個加起來是一個將近三十萬人聚集的地方,然而,在台灣的想像裏,很少人會認為花蓮和吉安是一個都市。三十萬人的聚落,已經是一個頗具規模的中型都市了,其中衍生的各種都市問題,必須要有一個都市規劃的視野來好好的對待。一個好的都市,除了提供謀生的機會以外,也必須滿足市民的一般日常生活需求,因此,食衣住行育樂,也成了一個都市規劃必須要照顧的面向。

花蓮的都會區一直自我定位為觀光縣,很多都市建設皆以觀光作為前提,這種以觀光客為尊的都市規劃,真是本末倒置,中央和地方政府花了很經費在建設觀光地點,但是觀光地點以外的地方,卻缺乏該有的都市規劃與基礎設施。雖然觀光產業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支柱,但是,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一個成功的觀光城市也是一個為市民所喜愛的城市,如果這個都市被當地居民所厭惡,觀光客也不會認為這是一個好的地方。觀光是一個日常生活的展現,也是一個當地生活的體驗。觀光客常常是從當地居民享受都市生活的方式,來享受都市的品質,如果,當地居民必須忍受種種劣質都市規劃所造成的不便,觀光客也會有同感。所以,一個以觀光為主的都市規劃,必須以建造一個市民所喜愛的都市為優先。因此,也必須回到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來看都市的規劃。

行的問題

所有在地的花蓮人最深受其害的第一問題,就是行的問題。十多年來,地方的政治與輿論一直把焦點放在蘇花高上面,現在蘇花快速道路開始興建,但卻未看到地方政府開始進行地方區域內的交通規劃。

1. 塞車、停車問題: 目前的花蓮和吉安很多都市道路已經有嚴重的塞車問題,未來塞車和停車問題將會更嚴重。
2. 交通號誌問題交通號誌應該要有系統的控制,讓交通可以比較流暢。
3. 道路設計問題很多意外頻繁的地段,是因為道路設計不良所造成的,地方政府的建設單位應該要有交通規劃與設計專業人士,專門檢討和改良道路的設計。
4. 公共交通路網問題: 花蓮作為一個都會區,卻沒有公共交通路網,也完全沒有公車專用道的預留道路。
5. 機車、自行車專用道和路網設計: 機車、自行車為市民的普遍交通工具,除了休閒之外,都市裏面沒有普遍和連貫的自行車專用道,機車也缺乏專用道。一些道路像是台九線,路肩狹小,機車、環島的自行車和砂石車相擠,險象環生。
6. 行人路權和無障礙環境花蓮的行人是最沒有人權的,人行道完全不連貫,阻礙重重,花蓮的中山路和吉安的中山路就是最佳代表,其他的各大大小小人行道沒有一條是連貫的,早期很多人行道鋪面用大理石,雨天非常的滑。無障礙的人行空間,在花蓮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7. 人行專用道: 花蓮的一些重要的商業區,應該設置晚間的行人徒步區,行人徒步區可以大大增加逛街人口,對當地商家有益。中正路中華路市中心路段應該在晚間成為行人徒步區,取消路邊停車格,設立店家的臨時停車格,增加人行道的寬度,規劃機車停車格,在中心商業區周圍設立停車位。
8. 酒駕的問題:警察動用很多人力取締,但卻沒有很體貼替民眾想到提供便利的公共運輸,或是在重要慶典和周末晚間,提供交通服務,這樣不僅可以減少酒駕的問題,也可以大為增加地方店家的生意。
9. 重要都市地點的交通可及性問題許多文化館為何會變成蚊子館,是因為和交通不便有關。政府在規劃這些地方文化館時,應該考慮交通聯貫的問題,包括公車、地圖的提供、清楚的路標系統,停車位、人行道、自行車道等。
10. 確立花蓮的司機有合理的待遇和工作條件很多的交通事故產生,是因為司機的工時過長、工作待遇不佳所造成。為了保障司機有最佳的開車狀況,縣市政府應有勞工相關局處,管理花蓮各種司機的工作條件。包括計程車行的司機、卡貨車司機、巴士司機、公車司機等。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2022花東願景 公民論壇】「永續發展」全台無成功經驗 經建會應更具體指導花東如何突破!

◎東部發展聯盟

5月11日行政院經建會、花東地區發展推動小組及中央各部會至花蓮召開公聽會,針對「花東地區永續策略計畫(初稿)」聽取民眾意見。花東地區發展條例於民國100年通過後,「花東四百億基金」使用方式一直是民眾關注焦點,而這個「如何花錢」的精神及機制,也就是今日的公聽會策略計劃的內容。為此,花蓮、台東十多個民間團體組成的「東部發展聯盟」針對該策略計畫,提出以下分析與建議(以下將花東地區永續策略計畫簡稱為「策略計畫」)。

一、內容太過空泛,以精神理念宣導為多,毫無指導功能。

「永續發展」全台灣沒有成功經驗,資源弱勢的花東更需要中央針對「具體執行」的指導!民間認為,目前經建會的策略計劃理念良善、十分值得肯定。然而經過多次刪修,策略計畫頁數縮水一半、內容也越來越空泛,最後只剩下理念宣導,實在沒有任何「指導功能」可言。這其實不能怪經建會,因為「永續發展」是新觀念,至今台灣沒有任何一個縣市真正成功過,相信經建會本身執行經驗也有限。經建會願意正視花東豐厚的發展潛力,我們相當感恩,但現實是,花東這種弱勢中的弱勢地方,連救貧救難都來不及,地方怎麼可能有執行「永續發展」的經驗?如何才能兼顧經濟發展及社會正義、環境正義?因此,這四百億的使用,比一般的政策更需要中央的指導,請具體告訴花東人民及地方政府要怎麼做,讓花東經驗能給全台灣借鏡!根據此點,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1) 清楚規範原則規範不清楚或不合時宜,就會導致無解的糾紛爭議!
花蓮、台東開發案及部落土地爭議圖如下,如今兩縣府仍然無解,民眾持續抗爭、廠商也極其困擾。此事會不斷發生,就是因為台灣土地開發法規的陳舊過時,導致居民、開發者、人權或環境團體每一方都不滿意。行政院及經建會既然是最高的指導單位,不應將「訂定規範、避免糾紛」的責任推給地方,而要有明確原則,確實避免如「美麗灣事件」等惡質東海岸開發案繼續發生!


(2) 談目標前,先談現況連花東目前排碳量是多少都不知道,怎麼談減碳?
我國政策多是虎頭蛇尾,但一個健康的政策,應是要事前投入大量研究資源、執行才會精準。策略計劃中的「關鍵績效指標」,應是所謂「上位指導」的關鍵,但卻只提了一個像是「就業機會增加」的字眼,毫無仔細分析就業問題在哪裡,如何讓地方政府執行或讓民眾相信?建議第二章內容針對現況再充實,且應與第三章所有的「績效指標」確實扣聯。

二、四百億不應過度強調「自償性」(計畫的利潤),更不應該為了提升自償性而鼓勵計畫「與土地開發整合」。
花東地區連社福醫療設施都不足,應先保障基礎資源,再談經濟自償性,否則獲利的只有「具投資能力者」,而非市井小民。雖然我們同意自償性與非自償性兩者須並重,但上位指導計劃應說明如何避免「自償性」計劃排擠到「非自償性」計畫。另外,為了鼓勵計畫自償性而去結合「周邊土地開發」,此作法絕對不適合土地資源極度稀少的花東(平原土地佔全花東兩縣不到10%,台東更有94%土地被公告為山坡地),計畫自償性應由「投資者的創意與用心」去著手,這才是經建會該鼓勵的。

三、「資訊公開、公民參與」應在縣府層級和中央層級皆有具體機制。
經建會很重視公民參與「政策監督」機制,但希望能有具體的說明,譬如資訊公開的方式應說明,經濟部水利署已有經驗,請參考水利暑制訂之「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民眾參與注意事項」、「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資訊公開要點」。另外,5月10日更生日報報載「花蓮縣綜合發展實施方案」已經完成,但民眾苦等至今卻仍沒有上網公開全文內容。花蓮縣行研處陳處長從3月30日立法院公聽會就已經答覆民間團體表示「資料準備好了會馬上上網」,4月14~16日 經濟會的座談會也是給予同樣答覆,既然報告書已經完成,希望比照台東縣府及經建會做法,立即公開,這樣才能進行有效溝通對話。



※本文全文轉載自東海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