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2022花東願景 公民論壇】強化預防醫學 打造台東宜居城市

◎古和書(台東馬偕醫院神經外科醫師) / 夏黎明(獨立研究工作者)
※感謝東台灣研究會提供本圖。
※感謝東台灣研究會提供本圖。
生活在台東,或是打算生活在台東的人,心中不免有著陰影,台東醫療資源不足,就醫成本高昂,無法改善醫療環境,不僅難以吸引社經條件佳的中高年人才移居,更會讓不少在地居民選擇外移。2008年,台東居民平均餘命較台北市居民少了8年,更間接說明了醫療體系對台東未來發展的關鍵性。

於是,我們往往直接期待政府寬列預算,投資在台東醫療體系的後端,包括建立重症醫療大樓,添購儀器設備,禮聘優質醫師。同時,補貼居民就醫或後送的交通成本,添購復康巴士或醫療公車,以及補貼重症照護的費用等等。特別是,強烈要求政府運用花東發展基金,解決醫療體系的不足,以舒緩在醫療上長期作為二等國民的怨氣。

最近,網路上的一段影片,讓我們重新思考,上述面對台東醫療議題的侷限性。芬蘭北方的一個小鎮,佑華斯克拉Jyväskylä,政府決定將醫療的經費,投資在健康和照護體系的前端,目標是讓生活在當地的中老年人,只有在生命的最後二周,才躺在床上。於是,投資在運動健身空間的設立與改善,特殊運動課程和運動處方的研議,以及教練和專業服務人員的訓練上,效果卓著,大幅降低後端醫療的費用。

預防醫學的精髓,是透過「健康促進與預防疾病」來醫治「未病」,好處是大幅降低疾病發生以後產生的醫療成本。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健康的定義不僅只是無病,它是指一個人在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都處於一種完全安寧的狀態。所以健康促進,不單只是追求個人生理,心理上的平衡與健全,永續的社會發展也是健康促進的基石。利用有限的經費,整合轄內的非營利組織並鼓勵地方團體在社區內發展多元化的照顧服務,或許是政府可以思考的方向來改善台東偏鄉社區結構性弱勢的問題,進而促進居民健康,並得以有著愉悅自在的日常生活。

台東幅員遼闊,聚落分散,後送到鄰近的高雄或花蓮的醫學中心,平均需要170公里以上的車程。固然,強化台東後端醫療體系,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然而,若能將政府有限的經費,轉移到前端預防醫學的投資,不僅大幅降低對後端醫療體系的依賴,且扭轉醫學資源的分配。正如同將經費投資在辦好學校,可以減少監獄的興建一般。

同時,若能搭配台東優質的山海環境,規劃適當的戶外型健康課程和服務系統,藉堅強的健康前端體系,進一步打造台東成為宜居城市的優選。台東,可以開創台灣以預防醫學為主流,如實地成為一個健康城市的新範型。

※參考資料:【2022花東願景 公民論壇】部落格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推動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官方網站

※本文全文轉載自東海岸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