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2022 花東願景 公民論壇】4/21第二次台東論壇側寫

郭靜雯整理報導(台東論壇執行)


二月第一次花東公民論壇後,不知不覺,我們一起走過了四次花東大小論壇,四月、已經是第二次台東公民論壇。

去年花東發展條例通過後,花東許多公民體認到,民間豐富的在地經驗及公平正義的理念應落實於政府政策。從今年二月起,花東兩地的公民團體自發的籌辦了「2022 花東願景 公民論壇」,針對花東發展十項議題進行經驗分享、現況分析、行動方案建構及論述探討,在農業、產業、生態環境與防災、都市發展、社福、教育、醫療社福、原住民發展、交通、人才培育、文化藝術、觀光等十項議題都進行了二至五次不等的小論壇,並歸納出許多重要願景與方案。

回首公民論壇的步伐,短短二個月時間,已經累積超過三百人次參與討論,在4/21的台東論壇中,十個小組共提出了三十多項的發展方案,這過程中可貴的,不僅是從彼此的激盪對話中,討論什麼是在地需求,提出具有長遠願景及公平安樂社會藍圖的花東想像。更珍貴的是,或許參與者的觀點不盡相同,但都相同的展現了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以及願意坐下來一起談談我們的未來的精神,以及所滾動出的無限可能性。

從第一次論壇起,大家一同從了解什麼是花東發展條例、共聚一堂聆聽彼此想法甚至激辯、凝聚小組成員意見、摸索政府政策制定過程、參加政府公聽會說明會、提出公民意見與政府民代對話、自辦公民論壇提出民間發展方案、設立網頁發佈花東發展規劃資訊進度,這一連串的公民參政、公民社會的建構過程,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都是生澀、邊走邊學的,點滴回味再三外,不同領域身份、不同生活經驗的人們,碰撞在一起,也激盪出花東發展的有趣可能及創意,過程中大家或許也體認到公民的力量及責任,培養了參與公共政策的能力,這些或許是花東發展歷史中,政府民間共同經歷的嶄新經驗。

第二次的台東公民論壇,是由公民論壇主動邀請,建立與政府及規劃團隊公開溝通的平台。4/21當天,共有三十多人共襄盛舉,媒體方面更有自由時報、原住民電視台、公民記者等專程採訪,台東教育廣播電台並將論壇內容擇日完整轉播。上午時間由台東論壇召集人夏黎明教授談第二次台東論壇的定位揭開序幕,夏黎明召集人談到在421之前,台東的夥伴花了很多時間跟力氣討論、聚焦,提出花東發展的具體構想,而有了今天的台東論壇,希望台東縣府及規劃團隊可以從論壇中,聆聽公民聲音,納入規劃構想,若聽到不一樣的意見,也可以尋求對話的可能。

台東縣立委劉櫂豪在論壇,談到立法院與花東條例的推動工作,強調政府資訊公開的重要,而民間的意見在最初就要提出與公部門溝通,也將在立院提出交通費補助的提案。接著、台東公民論壇十個小組,詳細分享了各組討論出的發展方案,在台東論壇各小組報告時間,劉櫂豪立委因事先離開,由其姊、也是台東劇團負責人的劉梅英團長代表劉櫂豪立委聆聽大家所提出的發展建議。

各小組報告的內容及發言人的表現,令所有在場的夥伴驚艷,雖有許多小組成員有事無法到場,但在場參與者都能感受到這些結論是經過長時間醞釀、攪動許多夥伴的腦汁、激盪出的成熟意見。小組發言人們的表現更是越來越自信、精彩、穩健。


花蓮論壇代表黃斐悅報告了花蓮公民論壇的狀況,黃斐悅表示台東的政府規劃資訊比花蓮早公開,而花蓮的規劃團隊仍遲未公佈花蓮縣綜合發展實施方案規劃報告書,因此花蓮論壇夥伴沒辦法針對政府的規劃構想,做進一步的討論。從當中,顯示出花東兩縣政府及規劃團隊對民間的開放程度及規劃腳步的差異。

上午的綜合討論時間,大家熱烈討論著對花東發展的看法。東華大學夏禹九院長認為公民論壇提出的願景,可以推廣讓更多人了解,夏禹九分析花東在環境資本上最好、經濟資本較差,最差的是人力資本,因此人才的培力應是首要著重的。在長濱過退休生活的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理事林秋珍提到,台東縣長濱鄉醫療極度匱乏,他們若要就醫必須回到台北,但在地的人該怎麼辦呢?

下午時間由花蓮論壇召集人戴興盛教授談花東願景公民論壇的角色,介紹先前民間監督花東條例的情形,分享民間願意參與,事情就有改變的機會。台東縣副縣長張基義代表台東縣政府出席,談縣府對花東條例的策略與架構,提出台東縣民平均餘命及原住民歲數都比其他縣市少的困境,此計畫鼓勵跨區域整合的特色,台東縣政府改善台東縣經濟的策略是要微型也要旗艦,避免重蹈美麗灣覆轍所制定的台東縣景觀自治條例草案等幾個重要方向。


台東縣規劃團隊「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在下午的簡報時間,提出詳細的規劃報告,規劃團隊主持人林正修指出,規劃團隊核心思考之一為如何解決縣府所擔憂台東縣每個月流失二百人、縣民餘命比其他縣市低的困境。規劃團隊專案經理曾瓊慧分享第一次規劃報告被大家仔細研究的感動,也提出縣府五個規劃團隊的整合,以及經建會、專家學者、民間團體的理念,如何推動到行動方案的挑戰。

交流時間裡,現場參與夥伴對縣政府及規劃團隊提出了不少的問題。夏禹九詢問張基義副縣長,縣府看待花東四百億的思維,是否仍將發展與開發劃上等號,在全球化的不確定性下,花東是否還要重覆西部發展?部落工作者楊程宇提到,原民部落裡,實踐母文化環境的健全是很重要的。夏黎明提出對新莊園經濟的疑慮,是否可以產生出與在地的鏈結。台東都市發展組李昌諭指出相較於有形的經濟模式,無形的人才培育也很重要。花蓮論壇成員黃斐悅提出對公有土地活化的擔憂。農業組楊坤成指出,可以留住最多人的行業,農業是最重要最有在地性的,在台灣糧食自給率如此低的狀況下,我們必須要擔憂台灣十年二十年後可能會遇到的糧食危機,農業應該可以歸納在魅力台東項目裡。

花蓮論壇召集人戴興盛回應,大家以為觀光業是無煙囪產業,但觀光業的碳排放量很高。基本上越遵循現有市場經濟,環境及原住民主體性所要付出的代價就越高。應從總量管制上著力,建立明確的環境、社會監測的機制,例如二氧化碳排放量、水污染排放量等,每幾年檢討這些指標。而觀光是一個高風險的產業,農業是重要基本盤,很怕縣府規劃都要講觀光,不要讓花東處在高風險的狀態。台東論壇成員郭靜雯詢問張基義副縣長,景觀自治條例要如何解決類似美麗灣的問題?這也牽涉到縣府看待美麗灣是ㄧ個怎樣的問題?深層海水的開發必須以生態學上的「預警原則」來考量對生態的影響,深層海水是否已有足夠科學證據證明對海洋生態平衡無害?中央已經投資很多在台東深層海水研發,是否還要動用花東基金來補助?

張基義副縣長的回應包含,東海岸今日是屬於國家風景區,所以除了環境保育外還有觀光的角色。正研擬國有土地釋出的可能性,開放讓小農使用。台東應很適合發展無毒有機中藥草,積極納入規劃中。關於大家談到的發展路線上,左派或右派的問題,如果我是學者身份是極左的,但如果是官員身份就無法如此。公務體系中往往花了百分之八十的時間精力處理行政程序,在體系內,要有共識再執行難度很高。大家擔心的人才培育問題,若可量化時,就比較容易被評估。而「出賣牙買加」影片中的問題,是極端落後的例子,台東不可能面對這種問題。台東縣府相較上是透明公開的。創造就業機會就可以減少人口流失嗎?其實真的不知道。海岸法中央還未制定通過,地方是不可能自己做。土地增加的價值應該給公部門,東部是有觀光房間的需求,自償性的收益應該回到環境保護。深層海水的部分,台東是中央部會主導地方配合,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但有機會就要去試。


台東場執行吳如媚最後針對規劃中心提出詢問,為什麼規劃報告中的計畫都是經濟面,除了交通,生活的改善,對地方而言都是很急迫的。規劃主持人林正修回應,規劃團隊的確就是想談經濟,在場除了公務人員跟教授經濟無虞外之外,是否其他人留下來討論台東未來要怎麼做?全球化的經濟體系很容易讓人失業,台東單一物種的農業經濟也很危險,台東的產業是否應優先考慮創業,破壞性的建設最好不要。

台東論壇召集人夏黎明教授最後爲這場論壇下了最好的結語:中央跟地方政府講話不同調,縣政府跟鄉鎮公所也不同調,民間也是有很多種、會意見不合、吵架,要整合也是很困難,但我們辦理公民論壇就是希望建立一個民間與政府、規劃團隊公開溝通對話的平台,讓民間意見和發展想像透過相互報告與相互傾聽,幫助議題對焦與共識形成,儘早納入公共政策的決策過程中。

※本文全文轉載自東海岸評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